近日,一名21岁的德国姑娘在中国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关注。因为这位过去1年里一直在勇敢驳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并为此遭到了大量网络暴力的女孩,居然遭到了一家德国大媒体,以及一家与欧美政府关系紧密的西方智库的联合绞杀。
更为过分的是,这名德国女孩其实曾与那家抹黑她的德国媒体的记者,进行过一番相当坦诚的沟通,因为她认为这些人对中国的偏见只是因为无知,通过沟通或许能改变他们。
这位德国女孩名叫海雯娜(Navina Heyden),自去年3月在境外社交平台“推特”上开设了账号以来,这个从小喜欢中国文化,来过中国,还喜欢看欧洲杯和画漫画的德国姑娘,就一直在“推特”上驳斥着许多西方媒体和势力对于中国的抹黑和歪曲。
比如,在6月22日时,她就曾发帖斥责一些德国媒体对欧洲杯赛场上的中国广告商抹黑进行抹黑的做法,称这反映出了西方一些人对于中国崛起的歇斯底里。
而在之前西方媒体和势力抹黑中国香港和新疆的情况时,她还因为驳斥了这些颠倒黑白的声音,遭到了乱港分子和分子的网络暴力骚扰,甚至她的一些个人信息都被泄露。
但面对这些人身攻击和暴力威胁都没有害怕过的海雯娜,最近却被一家德国大媒体的做法,深深地伤害到了。
从一段知情人士提供给我们的视频来看,这家名叫《世界报》的德国媒体前不久主动找到她,希望了解为何她会对中国这么友好。
虽然海雯娜清楚这些德国媒体对中国都有强烈的偏见,但由于主动接触她的记者表现得十分“友好”,使她认为或许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将她在网上遭到一些分子霸凌的经历公之于众,让这些记者意识到他们之前报道中的错误。于是她便同意了接受采访,并邀请了几个与自己一样对中国的看法与西方媒体存在很大不同的朋友一同加入了进来,与三名该报的记者一起搞了一场视频对话。
同时,海雯娜还对这些记者提出了几个要求,比如任何涉及此次采访的内容都要给她过目后才可以发,并且不得对她和她朋友的发言断章取义,否则她不会授权该报使用。
可让海雯娜震惊的是,在这次采访之后,《世界报》最终刊发出来的内容却根本不是他们这次采访的内容,而是通过“去人性化”的描写,将这位有血有肉的德国小姑娘,抹黑成了一个帮中国政府做“政治宣传,去“渗透和影响”德国的危险分子。
目前,被《世界报》的三名记者的做法深深伤害到的海雯娜,正在准备起诉该报,认为该报及其三名记者的做法侵犯了她的权利以及德国的相关新闻出版规定。
另一方面,这起恶劣的事件,也给很多拒绝被西方媒体洗脑,愿意为境外为中国澄清事实的外国民众,敲响了这样一个警钟:即便你们本身是外国人,甚至是西方人,只要你们敢在西方的舆论场上说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真相,你们就会像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样,被西方媒体立刻“剥夺人性”,然后被妖魔化成一个个没有灵魂的、危险可怕的中国政府的“宣传机器”。
所以,即便他们“友善”地找到你们,你们也得对他们保持十足的警惕,警惕这种伪装下的他们的真实目的和议题,不要以为简单的沟通就能改变他们。
因为,通过知情人士提供给耿直哥的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以及耿直哥自己的调查,我发现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情况:这些曾经面带笑容地找到海雯娜,希望采访她的德国记者,其实早就已经决定好了他们要写的文章内容是什么了。而采访海雯娜,只是为了去引诱她进入他们已经布好的局,好进一步去搜集那些可以抹黑海雯娜的“线索”。
比如,在整个采访沟通的视频中,那三个德国记者几乎面无表情,对海雯娜等人指出的德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的问题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只是在按照他们“既定”的“报道方向”,在问她的账号是怎么在2020年3月开通后,很快就得到了那么多关注的。
又比如,6月9日,《世界报》的一名记者突然又给海雯娜发来了一大堆繁琐问题,询问她的推特账号为什么能那么快“出名”等等,并让她在6月11日以内答复。当时,海雯娜的回应是,她正在准备考试,希望对方宽限一下时间。
可《世界报》不仅拒绝了这一合理的要求,而且就在次日(6月10日),一个其实早就与《世界报》在此事上存在合作关系的英国智库“战略对话研究所”(ISD),还直接发布了一篇抹黑海雯娜的文章,称这篇文章是与《世界报》撰写的。
这也更加直观地证明了,采访海雯娜,只是《世界报》的记者在为他们已经基本写好的这篇抹黑她的文章,进行的一次“钓鱼执法”罢了。
另外,虽然海雯娜也准备了一些防备这些记者暗算自己的方案,比如要求他们发稿前必须把采访中涉及自己的内容给自己,不能断章取义自己的话。可《世界报》阴险的记者,却在回信中偷换了概念,称“涉及你的原话部分会给你看”。
而在最终的报道中,《世界报》则干脆把所有海雯娜在此次采访中的原话都省略掉了,改为了间接引语和记者自己的描述。毕竟,这样一来,他们的记者就不用再把文章给海雯娜看了。
总之,一家德国大媒体,以及一个与欧美政府关系紧密的智库,这么两个大型的机构,却用如此卑鄙阴险的手段,去对付这么一位没有任何背景后台的德国女孩,可见这些势力,已经丧心病狂到了什么地步!
当然,海雯娜并不是此事中唯一的受害者,我们许许多多中国网民,以及中国的外交官,也是受害者,也像她一样,遭到了《世界报》和“战略对话研究所”那种“去人性化”的歪曲和抹黑,把只是希望说出真相,只是不希望别人胡乱抹黑自己国家,有血有肉的我们,都统统歪曲成了一个个极权政府的“政治宣传机器”。
这种对中国人带有强烈“种族主义”色彩的“去人性化”乃至“非人化”的抹黑,也是西方媒体在妖魔化中国时最常用的一个套路了。而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破除的一个重要的话语陷阱。
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是风电、光伏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后一环。
短视频直播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时代就业的“倍增效应”。
以往,大部分秸秆被视作废物,或丢弃,或焚烧。把“废物”转变成可利用资源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这艘船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国产化率有望达到70%以上,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国产化率最高的大型LNG运输船。
当阿根廷政府限制小麦出口并警告人们待在家里时,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登陆了Zoom在线会议软件——他们是“世界天气归因”(WWA)小组的成员。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数据显示,7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科学研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万艳芬带领的云南大学绿源功能材料团队为此展开了持久探索。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网站上宣布,其与位于地球约200亿公里的“旅行者2号”终于恢复了通信。
国家机关密集出手,反映出网络暴力治理的迫切性。网络暴力如何演变而来?为何愈演愈烈?法如何能够“责众”?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发现新证据,表明缪子的摆动程度远远超过了应有的程度,他们认为应有一种未知的力在推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