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追赶和引领时代的伟大传奇

习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依靠中国人民创新创造,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追赶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传奇。

书写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传奇,集中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同志在1987年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赶上时代主要是指赶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势,以尽快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摆脱经济、科技落后的状况。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不仅实现了“赶上时代”的目标,而且开始担负“引领时代”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人民是伟大传奇的书写者。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人民对小康生活的向往,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诉求,是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探索而积累的创新创造智慧,孕育了改革开放的举措和办法,改革开放过程中许多做法都是人民的发明发现和创新创造;人民是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者,改革开放的实践说到底就是人民的实践;人民对于改革开放的直接感受和体会,成为评价改革开放的重要尺度,改革开放是否给人民带来实惠,人民是否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人民最有发言权,人民的评价促进了改革开放政策举措的完善和发展。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也是书写伟大传奇的主体。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带领人民书写伟大传奇。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传奇的书写者,关键在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焕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汲取人民的智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是需要书写传奇的时代,也是成就传奇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出台并实施一系列大政方针和惠民政策措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中取得超出预期的表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不仅激发了人民创新创造的活力,而且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